查看: 1553|回复: 0

丽·影评丨《我不是药神》:这是2018年必看的国产电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 03: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演:文牧野
演员:徐峥 宁浩 王传君 周一围 谭卓 杨新鸣 章宇 王砚辉
上映日期:2018年7月6日
剧情: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访,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他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收获巨额利润的他,生活剧烈变化,被病患们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也在波涛暗涌中慢慢展开......

上影节千人观影后,《我不是药神》好评刷爆微信朋友圈,甚至有人用“神片”来形容,但我对于行内人的“交口称赞”一直都抱以怀疑态度,不亲自观影,是决不敢轻易下结论“好”或”孬“的。
但是看完《我不是药神》,我对于本片的剧作与执导,真的是很服气,这已经是我们国查制度下,把现实题材拍得最好的国产电影了。这部片也印证了我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审查制度能够松绑,国产电影将迅速超越韩国与印度,我们不用再天天羡慕他们“又拍了一部中国没有办法拍的电影”了!


《我不是药神》剧组见面会,左后方那个拿着小海报的就是笔者

《我不是药神》的剧本非常扎实,故事的节奏、剪辑、情感的把控、演员的表演等等,完全可以与韩国同类的电影进行媲美。甚至,我觉得它比大多数我们称赞的韩国同类电影更高级。
我一直不太喜欢韩国电影的一点是:它总难免撒情感的狗血!这个估计是民族性的原因吧,韩国影视剧的爱与恨都过份浓烈,情感挥洒得太多了,反而少了余味。从这一点来讲,我更喜欢日本电影,就像昨天和一位朋友交流的共识:我们的国产电影很容易超越韩国,但日本电影创下的东方美学的高峰,总体上还是很难跨越的——局部还是可以超越的。因为我们的本土电影的特色文化还远远没有形成,这也是我听到某院校搞中国电影特色文化主题讲坛的时候嗤之以鼻的原因。


日本电影《生存家族》正在我国院线热映,这种大中见小的另类灾难家庭片,让人耳目一新,也是日本导演特别擅长的!

说《我不是药神》高级,就特别提一下它的结尾。当程勇在法庭上做最后的陈述时,我其实还挺担心他会像韩国、美国同类的电影一样,要做一番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自我辩解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但是,片中只用了几句认罪的话就结束了。这看似轻忽,而镜头一转,载着程勇缓缓行进的囚车外,是排成两行默默目送程勇的病人。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崩了100多分钟的情感终于刹不住车,不由潸然泪下。
这种结尾,我觉得更加附合我们不善张扬的东方情感,也不那么陈词滥调。电影语言的高级,就在于它情感的留白。1985年出生的导演文牧野能够做到如此的收敛与冷静,真的是难得!


导演文牧野

文牧野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所以,他的执导风格有着学院派的工整与扎实。
我此前常说,现在中国的很多导演连个故事都讲不好,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讲故事观众会喜欢,而是很多人总喜欢不“流俗”,非要玩一些另类的东西,总要把故事讲得过份的复杂,故事线和情感点非要和观众的观影舒适的方向拧着来。



宁浩与徐峥这两位中国电影的中生代,可谓最了解中国观众的人之二

《我不是药神》就没有那么拧巴的思维,这个估计也与监制宁浩与徐峥有关,这俩人一开始就走的商业片的拍摄路线,他们特别能够明白用什么手法、什么样的节奏能让观众看着舒服。不过此前他们俩人的大多数作品,“俗”的气质多些。文牧野则在电影里坚持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多角度的思考,这让《我不是药神》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于是就成就了“雅”。三个人的相互交流与结合,最终就形成了《我不是药神》这个商业与艺术结合的近乎完美的雅俗共赏的作品。



在《我不是药神》的导演交流会上,一位朋友问文牧野是不是用了法国某个电影学派的手法,文牧野非常老实的回答:“我对理论不太了解,我的理念是讲一个真诚动人的故事”。
我特别赞同他的这种思路,既便是学院派,他们的作品面对的还是普通大众,那些理论与手法的运用说来说去,最终还是为了能够打动观众。现实主义的题材,也不是要一味的沉重与黑暗,它还是要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技巧,让观众在看懂之余,感动之余再加上深入的思考。



最近我看了几部年轻导演的作品,比如韩延的《动物世界》,以及这部《我不是药神》,虽然题材、类型与执导手法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故事的讲述都是“举重若轻——都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揭示,但故事却拍的很商业很好看。
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印度电影的原因,在中国院线上映的几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神猴大叔》、《厕所英雄》等,无一例外都是这种“举重或轻”的作品。它首先是笑中带泪,完成了好看的任务的同时,再兼具了社会问题的批判与思考。而中国年轻的导演,现在很明显在这方面已经开窍,并很快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对此,文牧野说:“我觉得现实题材绝对不是干涩或者冰冷的,现实题材应该是有希望的,用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命的困境和逆境,这也是我对待人生的态度”。
这也是《我不是药神》的整个情感基调是亦庄亦谐的原因。



《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但是电影很显然并不太愿意对原型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它关注的并不是个体的命运,而是卖仿制药事件下的整个社会生态:高价卖药的国际正版制药商,低价卖药的外国仿制药商,代理仿制药的商人,需要低价仿制药救命的病人,抓捕卖仿制药商人的警察,这些人形成了整个事件的国际生态链。
电影里不只主人公程勇,其他的每个人物,也都刻画得非常的认真,他们的性格多面而复杂。这些人命运的起伏,对于主人公程勇人生的决择也起着关健的作用。比如销售团队里吕受益与彭浩这两位原本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年轻生命的相继非正常逝去,一再地震动着程勇,让他由懦弱、自私的局外人,一步步地转变成了坚定的殉道者。
文牧野说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也对于每个人的身份做了社会身份的分工,而这种分工,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两个小时的电影很难去完全了解一个完整的阶层,所以我把社会中的生态结构分散到每个人身上去,每个人都承担了一种阶层和生存境遇。”
比如仿制药销售核心团队的人员:
主人公程勇是一个生活的LOSER,代理的印度油卖不动交不起房租,妻子与他离婚再嫁,准备要把他的儿子带到国外;


女儿生病,丈夫离去,不得不到夜店跳钢管舞来赚救命钱的年轻母亲刘思慧;


自己患了绝症依旧坚持对病友进行精神安抚的刘牧师;


儿子刚刚出生,希望能够吃药抗击病痛,陪着儿子长大的吕受益;


因为生病离开家,到上海打工的仗义少年彭浩。


这些人的身份其实都是一个社会符号,在高昂的药费面前,普通的工薪阶层与底层的农民工不得不另寻出路,并且渐渐惺惺相惜,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不惜生命、金钱、名誉,也要改变自己与他人命运的“平民英雄”。
《我不是药神》不是一个人的受难,而是讲了在这个社会下的众生抱团取暖。它也不是简单的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对这个社会抱有强烈的希翼。影片中虽然也有貌似的反派面孔,但是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反派,真正的大BOSS是谁都无法抵挡的病魔,而对于一切矛盾的症结,看得最透的是那位卖假药的“专家”张长林: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面对病魔,如何能够消除地位与金钱的悬殊,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得起病,这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部电影具有全球性的普世价值。



《我不是药神》上映的时机刚刚好,因为电影中反映的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出现了大的转机,特别是2018年开始,我国的医药制度也有了大的改革。电影的尺度和上映时机把握上,这部片都给了以后现实题材创作者一些启示。当然,也希望未来我们的审查制度能够给创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据说《我不是药神》经过了80多处的剪辑,而在这样大的处理下,它依然展示了这么高的质量,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它原本的水平。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同时它也让我们去更多的思考我们普通人的共同命运。就像我的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我不是药神》对于中国,就像《摔跤吧爸爸》对于印度。”
不看这部《我不是药神》,2018年,你就不算看过中国电影!


下面送上《我不是药神》的推广歌曲:《生如夏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生如夏花!



作者简介: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电影爱好者与从业者的结合体。世界上再没有“把自己的爱好当成事业做”这么快乐的事情了!



◀◀◀ 长按二维码关注


end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在百丽宫影城官方APP


直接进行购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